港湾周评|2025,上万亿中长期资金入市利好频频
展开
《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农历岁末年初,多数人已经开始了返乡的行程,这是属于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数十亿人口的流动性迁移世界罕见。
新年新气象,对资本市场而言,近期好消息频频。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主要举措包括: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只争朝夕。六部委最新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投资规模和比例,更着眼长远,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显而易见,中长期资金入市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也有助于全体投资者的信心恢复,既要立足于当下,又看好中长期价值投资预期。众所周知,我国资本市场数十年来的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散户化、短线化、投机性现象明显,缺乏中长期稳定资金。
国外不同性质的中长期稳定资金,往往不追求短期的暴涨暴跌,而看重可持续的收益。比如,迄今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耶鲁大学基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收益率在美国以及全球都名列前茅,“耶鲁模式”成为投资界津津乐道的最成功的投资楷模之一,也成为理财机构或部门推销私募股权类理财产品的“活招牌”。
股神巴菲特说,“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就别持有1分钟”。从实际操作来看,巴菲特也是最坚定的中长期价值投资者,他不追求短线热点或不熟悉的领域,他更加看重自己的长远判断,比如,他持有可口可乐超过35年的时间,实现了超过300亿美元的利润。
巴菲特持有的另一只股票是美国运通,从1991年起持续持有,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仍持有1.51亿股,他也同样获利不菲。
海通证券预计,2025年A股全市场增量资金有望进一步放量,增量规模达2万亿元,其中被动资金、险资或仍是入市主力。伴随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ETF有望受益于长期资金的配置型力量,同时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仍有较大增量空间,预计25年两者合计增量规模望超1万亿元。
在重大政策持续利好国内资本市场之际,外资投行也相当看好2025年市场前景。
高盛预计,到2025年底, MSCI 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将较当前水平上涨约20%。尽管今年开局不利(A股和H股均下跌5%),但约7%-10%的每股收益增长、适度的潜在估值上升空间以及普遍较低的投资者持仓情况,继续表明中国股票具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这支撑了在区域配置框架中对这两个市场继续超配的建议。
摩根大通认为,尽管中国股票在短期内可能因美国政策、美元强势和其他因素继续承压,但预计在1月底前后,随着特朗普对华政策和中国回应的明朗化,市场有望迎来逆转。市场逆转后,农历新年消费、宏观经济数据、企业盈利和政策刺激等因素将影响股市表现。家庭大幅增加股票配置、中美关系缓和以及可能出台的更大规模收入和消费刺激政策,是2025年尚未实现的三大上行风险。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也提出,2025年看好A股盈利反弹,政策会推进,“耐心资本”有望为市场筑底,但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幅度会比较大。但相信全国两会之后有更多政策推进,叠加盈利增速的反弹、成交量的回升以及资金面的改善,市场总体会往上走,因此对2025年行情比较乐观。从投资策略上来看,先看好大盘、后看好小盘,短期成长和价值可以做一些再平衡,市场反弹之后可以加仓成长股。(港湾财经出品)
农历岁末年初,多数人已经开始了返乡的行程,这是属于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数十亿人口的流动性迁移世界罕见。
新年新气象,对资本市场而言,近期好消息频频。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主要举措包括: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只争朝夕。六部委最新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投资规模和比例,更着眼长远,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显而易见,中长期资金入市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也有助于全体投资者的信心恢复,既要立足于当下,又看好中长期价值投资预期。众所周知,我国资本市场数十年来的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散户化、短线化、投机性现象明显,缺乏中长期稳定资金。
国外不同性质的中长期稳定资金,往往不追求短期的暴涨暴跌,而看重可持续的收益。比如,迄今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耶鲁大学基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收益率在美国以及全球都名列前茅,“耶鲁模式”成为投资界津津乐道的最成功的投资楷模之一,也成为理财机构或部门推销私募股权类理财产品的“活招牌”。
股神巴菲特说,“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就别持有1分钟”。从实际操作来看,巴菲特也是最坚定的中长期价值投资者,他不追求短线热点或不熟悉的领域,他更加看重自己的长远判断,比如,他持有可口可乐超过35年的时间,实现了超过300亿美元的利润。
巴菲特持有的另一只股票是美国运通,从1991年起持续持有,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仍持有1.51亿股,他也同样获利不菲。
海通证券预计,2025年A股全市场增量资金有望进一步放量,增量规模达2万亿元,其中被动资金、险资或仍是入市主力。伴随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ETF有望受益于长期资金的配置型力量,同时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仍有较大增量空间,预计25年两者合计增量规模望超1万亿元。
在重大政策持续利好国内资本市场之际,外资投行也相当看好2025年市场前景。
高盛预计,到2025年底, MSCI 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将较当前水平上涨约20%。尽管今年开局不利(A股和H股均下跌5%),但约7%-10%的每股收益增长、适度的潜在估值上升空间以及普遍较低的投资者持仓情况,继续表明中国股票具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这支撑了在区域配置框架中对这两个市场继续超配的建议。
摩根大通认为,尽管中国股票在短期内可能因美国政策、美元强势和其他因素继续承压,但预计在1月底前后,随着特朗普对华政策和中国回应的明朗化,市场有望迎来逆转。市场逆转后,农历新年消费、宏观经济数据、企业盈利和政策刺激等因素将影响股市表现。家庭大幅增加股票配置、中美关系缓和以及可能出台的更大规模收入和消费刺激政策,是2025年尚未实现的三大上行风险。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也提出,2025年看好A股盈利反弹,政策会推进,“耐心资本”有望为市场筑底,但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幅度会比较大。但相信全国两会之后有更多政策推进,叠加盈利增速的反弹、成交量的回升以及资金面的改善,市场总体会往上走,因此对2025年行情比较乐观。从投资策略上来看,先看好大盘、后看好小盘,短期成长和价值可以做一些再平衡,市场反弹之后可以加仓成长股。(港湾财经出品)
主题股票:
主题概念:
声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发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倡导理性交流,远离非法证券活动,共建和谐交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