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换招了,利好终于干了次漂亮活!
展开
这两天所有人都在说长线资金的事情,但说来说去都没个重点,
下面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大家捋一下!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重要提示】,本篇的精华都在其中,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
一,资金到底要去哪?
首先,这次的正策确实是干货,不是光有漂亮话。
发布会上直接点名了公募基金和保险,不仅提升了实际投资A股的比例,而且规定了具体规模:
1、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2、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3、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规定比例和规模,直接真金白银进股市,光是这一点改变就足以见识到村里满满的诚意。
那么,这部分钱来了会投向什么板块呢?
很多人认为,保险的增量资金一定会买红利,于是昨天银行等红利板块走高,卖掉其他板块。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显然没把昨天发布会的精神吃透。
昨天发布会要解决的,恰恰就是保险只敢买红利的问题。
会议上为什么要强调拉长考核周期到三年?
这次的考核标准全面延成3年以上周期考核,那么如果你买任何一个宽基指数,
不管是A500还是沪深300,三年下来的复合收益,大概率是超过红利板块的。
所以,拉长考核方式的目的,恰恰就在于解决保险只敢买红利的问题,
放开险资的手脚,敢于买宽基指数,敢于多元化投资风格。
而且,这种改革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今后,GJD的投资风格也大概率将越来越不只着重于买红利,而是更广泛的投资A股。
二,现实没有那么好
这时候大家也不要惯性思维觉得,所有的股票都会涨?当然不是!
资金是有自己的投资逻辑的,想着5000只股票全都涨可以说根本不可能,
一定是有一部分涨而有一部分是跌的,作为散户来说,到底怎么办?
其实,只要他们做就一定会有建仓过程,只要我们能看清楚他们的建仓时的动作,
就比如去年的银行股涨得就很好,在股价还没有起来之前机构资金就提前埋伏进去了,
很多人觉得提前看不出来机构资金的动作,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
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看下图:
图中橙色柱体展示的是「机构库存」数据,这一数据能够反映机构资金交易的活跃程度,能直观地体现出机构资金参与交易意愿的强弱。该数据越活跃,表明参与的机构资金数量越多,并且介入的时间越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色框部分股价还未启动,但实际「机构库存」数据已经开始活跃,这就说明在那时机构自己就已经开始布局了,只是你看不到而已,这样的股票很多,像下面这只股票同样也是先建仓,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和几乎是如出一辙,都是属于机构提前进场降低成本,然后肆意拉升,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些先于市场动作的机构行为,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三,重要提示
市场高低低走,人气愈发低迷,而加上临近假期,避险资金又抬头,整个市场都会显得有点无趣,但要知道市场的有趣就是在无趣的时候诞生的,股票市场的人声鼎沸从来都不是好事情,这时候机构的意愿就特别重要,目前市面上很少有这种对机构行为的全局性分析的数据,我是坚持每天都在看的,一方面知道如何去布局,毕竟散户跟着机构,胜算总是大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少踩雷。看下图:
上图是1月23日的机构行为分布图,从机构大资金的行为来看,很明显,虽然指数震荡,但是机构资金的行动却是不断加快的,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开始涌入,这时候跟上机构持续发力的对象,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下面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大家捋一下!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重要提示】,本篇的精华都在其中,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
一,资金到底要去哪?
首先,这次的正策确实是干货,不是光有漂亮话。
发布会上直接点名了公募基金和保险,不仅提升了实际投资A股的比例,而且规定了具体规模:
1、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2、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3、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规定比例和规模,直接真金白银进股市,光是这一点改变就足以见识到村里满满的诚意。
那么,这部分钱来了会投向什么板块呢?
很多人认为,保险的增量资金一定会买红利,于是昨天银行等红利板块走高,卖掉其他板块。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显然没把昨天发布会的精神吃透。
昨天发布会要解决的,恰恰就是保险只敢买红利的问题。
会议上为什么要强调拉长考核周期到三年?
这次的考核标准全面延成3年以上周期考核,那么如果你买任何一个宽基指数,
不管是A500还是沪深300,三年下来的复合收益,大概率是超过红利板块的。
所以,拉长考核方式的目的,恰恰就在于解决保险只敢买红利的问题,
放开险资的手脚,敢于买宽基指数,敢于多元化投资风格。
而且,这种改革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今后,GJD的投资风格也大概率将越来越不只着重于买红利,而是更广泛的投资A股。
二,现实没有那么好
这时候大家也不要惯性思维觉得,所有的股票都会涨?当然不是!
资金是有自己的投资逻辑的,想着5000只股票全都涨可以说根本不可能,
一定是有一部分涨而有一部分是跌的,作为散户来说,到底怎么办?
其实,只要他们做就一定会有建仓过程,只要我们能看清楚他们的建仓时的动作,
就比如去年的银行股涨得就很好,在股价还没有起来之前机构资金就提前埋伏进去了,
很多人觉得提前看不出来机构资金的动作,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
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看下图:
图中橙色柱体展示的是「机构库存」数据,这一数据能够反映机构资金交易的活跃程度,能直观地体现出机构资金参与交易意愿的强弱。该数据越活跃,表明参与的机构资金数量越多,并且介入的时间越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色框部分股价还未启动,但实际「机构库存」数据已经开始活跃,这就说明在那时机构自己就已经开始布局了,只是你看不到而已,这样的股票很多,像下面这只股票同样也是先建仓,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和几乎是如出一辙,都是属于机构提前进场降低成本,然后肆意拉升,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些先于市场动作的机构行为,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三,重要提示
市场高低低走,人气愈发低迷,而加上临近假期,避险资金又抬头,整个市场都会显得有点无趣,但要知道市场的有趣就是在无趣的时候诞生的,股票市场的人声鼎沸从来都不是好事情,这时候机构的意愿就特别重要,目前市面上很少有这种对机构行为的全局性分析的数据,我是坚持每天都在看的,一方面知道如何去布局,毕竟散户跟着机构,胜算总是大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少踩雷。看下图:
上图是1月23日的机构行为分布图,从机构大资金的行为来看,很明显,虽然指数震荡,但是机构资金的行动却是不断加快的,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开始涌入,这时候跟上机构持续发力的对象,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主题股票:
主题概念:
声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发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倡导理性交流,远离非法证券活动,共建和谐交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