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哪些方向或将收益?
展开
刚刚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
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
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
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
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
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利好来了,但更需要思考的是市场是否认可,远水能否解近渴?
从短期增量来看,最可能的还是第二批险资资金。
2024年A股的增量资金就是来自于险资和生产队。
2024年年初主要是生产队在买,之后主要是限制风格资金在托市。
而不管是险资还是生产队,它们都偏好宽基指数ETF,或者是高股息方向,尤其是2025年的第一天,最大的消息就是险资举牌银行股。
那么如果第二批险资继续入市,它们又会怎么买呢?
从投资偏好和风险的角度,增加持股比例,但如果市场赚钱效应不强,它们可能还是会偏好高股息和宽基ETF。
对于A股市场来说,最先受到情绪冲击的就是保险,然后是相关的300、500、50等ETF,还有就是高股息方向。
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没有太多精力和能力去做股票,跟随险资去做相关的宽基ETF,也不失是一种方向。
至于其他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时间去沉淀。
此外明天9点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看发布会中是否有亮点,观察金融板块的反馈。
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
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
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
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
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
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利好来了,但更需要思考的是市场是否认可,远水能否解近渴?
从短期增量来看,最可能的还是第二批险资资金。
2024年A股的增量资金就是来自于险资和生产队。
2024年年初主要是生产队在买,之后主要是限制风格资金在托市。
而不管是险资还是生产队,它们都偏好宽基指数ETF,或者是高股息方向,尤其是2025年的第一天,最大的消息就是险资举牌银行股。
那么如果第二批险资继续入市,它们又会怎么买呢?
从投资偏好和风险的角度,增加持股比例,但如果市场赚钱效应不强,它们可能还是会偏好高股息和宽基ETF。
对于A股市场来说,最先受到情绪冲击的就是保险,然后是相关的300、500、50等ETF,还有就是高股息方向。
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没有太多精力和能力去做股票,跟随险资去做相关的宽基ETF,也不失是一种方向。
至于其他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时间去沉淀。
此外明天9点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看发布会中是否有亮点,观察金融板块的反馈。
主题股票:
主题概念:
声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发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倡导理性交流,远离非法证券活动,共建和谐交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