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讨论一个大家问了我很久的话题,牛市是怎么亏钱的![淘股吧]


一,历史的分界线
实际上2015年之前的A股牛市还是很友好的,尤其是拉升阶段,就是想亏也不容易。在2015年之后的牛市,或者大型上升波段里,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同时大盘上行的招数,非常诡异,于是才出现了牛市里亏钱的问题。眼下肯定是牛市的味道,这我就不多解释了,如果你还对牛市有疑问,那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了。那么在牛市里亏钱,到底是怎么亏的呢?

大家常说的问题有那么几个:
第一,换股,这个不用多说,就是换错了;
第二,回调时扛不住,因为牛市的调整很猛;
第三,买的不是主流热点。

表面看,这三个就反映了一个问题,买错了。就像有些人喜欢在牛市里买低位股。这种趴在”低位“安全的,在牛初一般还不坏事,熬的时间长后,大概率也能轮到。但是到了牛市中后期,这种干法非常有害。比如说,券商不是上一轮牛市里的领涨板块,上证指数是2021年2月18日见大顶的,而证券板块是2020年7月9日见大顶的,整整比指数提前了半年多见顶,这还只是板块,如果是个股,比大盘提前1年见顶的一大堆。

二,资金的选择
在A股市场里混久了,都知道做主流热点板块才有肥肉吃。既然主流热点板块是暴利所在,那博弈也是极其有学问的。首先是主观认为的主流板块,未必就是主流板块,即便猜对了主流板块,又畏高不敢买入。

主流板块上涨过程中震荡是比较大的,当涨幅巨大时,开始高位放量震荡,给人一种做阶段顶的感觉,20天均线跌破时,看起来像破位了,总觉得能多回调一些,结果没继续跌,又上去了,导致越高就越不敢进。牛末回头看都比较简单,而在牛市中途时,感觉处处都是迷雾。

所以,看上去好像是选择的问题,但实际还是信息不对称,因为所谓的主流热点,那也是涨起来才发觉的,但实际上,是不是热点,关键还是看机构大资金的选择,毕竟定价权在他们手里。

那么机构大资金的行为如何才能看穿呢?就拿年初那波500点的涨幅来说,虽然和现在不能比,但其实一开始的8连阳也是很给人惊喜,结果8连阳之后,有的股票就开始掉队了,现在指数也是连战连捷,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不是股市的常态,一旦开始折腾上了,就意味着很多个股进入了调整阶段,偏偏这种调整一开始是看不出来的,等到反应过来,基本都是惨不忍睹。

比如下面这只股票:


这是「紫天科技」的走势图,从中不难看出,伴随市场反弹,该股也出现了快速反弹,8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0%,本以为又是一只大牛,没想到2月23日之后,股价竟然一路下跌,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跌幅小,股价波动小,很可能大家都不太在乎,尤其是如果底部买进去的,跟不会在意,殊不知苦果就是这样酿成了。

三,机构的力量
但如果我们知道了其中机构资金的行为,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毕竟股价的定价权在他们手中,有的人会说,机构行为也能看得出来?当然是可以的!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看下图:

这是「紫天科技」上半年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图中橙色柱体为我用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里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 「机构库存」数据,它体现机构资金交易意愿, 「机构库存」越活跃,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且时间越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刚开始那会,有一些机构资金活跃的迹象,之后机构资金就没有积极参与交易,没有了机构资金参与,就算股价不怎么跌,也只是暂时的,果然,虽然指数一直涨到了五月中下旬,该股却早已跌的面目全非,这一幕这一次会出现嘛,不知道,但没法赌!

反过来,如果是机构资金积极参与的,又会如何,看下图:

这是「瑞丰高材」的「交易行为数据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构库存」数据持续的时间几乎和这波行情持续的时间是一致的,股价也是翻了两倍多,这就是机构资金掌控的结果,虽然股价也会下跌,但的确是比较短暂的。

所以,接下来我们真正要当心的不是暴跌,而是谨防资金调整股票,那就真的把行情给浪费了!

真相很残酷,但不知道真相会更残酷。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