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到了,随时暴力拉升翻倍,泰坦科技,高毅重仓的科学服务龙头
展开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756篇原创文章”
泰坦科技的拐点,这次是真的可以看得到了,是肉眼可见的能看得到了。
虽然从表观业绩上来看,泰坦这次的成绩可以说是近期最烂。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26 亿,同比增长 3.49%,归母净利润 0.10 亿,同比降低 86.49%;其中单 Q3 实现营业收入 7.29 亿,同比增长 0.48%,归母净利润 0.05 亿,同比降低 78.48%。
营收停滞,利润暴跌,都快被干到没有,所长怎么还说拐点到了呢?
所长在之前华大智造的视频中讲到,我们看一家企业不要仅仅看表面数据,表面数据只代表过去的一些经营成绩,做投资更多需要看未来,而未来的成绩如何同过去的成绩关系不大,更多同过去的经营状况相关。
很多时候,一家企业出于战略考虑是会选择战略性亏损的,会选择战略性牺牲资产负债表。
泰坦科技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
利润很多时候不靠谱,经营性现金流其实更能看出一家企业的经营底色。我们看泰坦,这几年都是盈利的,2024前三季度虽然利润很惨,但也都是盈利的。可实际上,泰坦这几年一直在亏损,因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一直都是负的。
在上市之前,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虽有反复,但整体而言还算稳定,偶尔虽然也会负一点,平均还是大几千万的正值,自上市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负的就越来越多,最惨的2021年全年净流出2.42亿。
换句话说就是,泰坦科技其实一直在烧钱,不过在持续好转。2021年以后公司的现金流净流出一直在收窄,2024前三季度仅流出1300多万,不出意外,到2024年底,公司全年的现金流就有望转正了。一旦转正,就意味着公司的疯狂投入期结束,要开始进入真正的盈利期了。
讲到这里,问题也就来了,泰坦科技烧钱是为了干啥呢?
野心有点大首先我们要清楚,泰坦科技所处的是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生命科学服务,顾名思义,就是为医疗相关的所有企业提供他们需要的试剂、设备、耗材和软件系统,可以说是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最上游,这个行业水大鱼大,属于典型的长坡厚雪,在全球已经出现了不少巨无霸,比如赛默飞、丹纳赫,一年的收入大几百亿美元,合人民币两三千亿。
资料来源:Wind
这个行业下游客户的整体特点就是小而散。国内到处都有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研究的方向基本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实验室也会有很多方向完全不同的课题组,因此,他们的需求可以说是极度分散、个性化极强。
另外,这些客户每次采购的需求量其实都很小(尤其是高校的科研课题组),好在复购率很强,同时对时效性要求还很高,毕竟做实验经常会出现临时性的需求,客户自然想的是需要什么最好立马就能送到。
面对这样的行业格局及用户需求,最好的解就是一站式服务,即用户可以在一家企业完成ABCDEF所有采购,同时有什么售后服务也都可以找他,如果仓储物流系统也能跟上,可以对客户需求高效响应,那就再好不过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行业最好的解其实是京东。
全球最大的两家科研服务企业,赛默飞和丹纳赫都是一站式服务的平台企业,当然,聚焦细分领域做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公司也是有前景的,比如上图的Abcam、Bio-Techne等,只是就很难做到一站式平台服务企业那么大体量了。
目前国内这个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还没有看到大平台的出现。行业内下游企业采购普遍有三种模式,其一,找区域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都很小,大概一年仅有千万的体量,未来如果有平台做大,必死无疑;其二,直接找细分领域的产品型企业购买,但实验室的订单高频、分散、量小,通常找了A厂家还会再找BCDE……非常麻烦;其三,就是在平台进行一站式采购,目前美国有赛默飞这样的一站式购物大平台,国内没有大的,只有几个小的,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泰坦科技、国字号背景的国药集团、专注抗体服务细分领域的平台优宁维……
泰坦呢,目前算是国内所有小平台中最大的,2023全年营收达27.7亿,刚刚提到的优宁维2023全年营收12.26亿,不及泰坦的一半,而且与泰坦的差距正越来越大。
泰坦内心深处的渴望就是想做中国的赛默飞,在上市以前没啥钱,只能挣多少花多少,整体发展速度还是挺慢的,上市以后有钱了,腰杆硬了,所以就可以加速发展了。
服务方面,泰坦于 2021 年建成 23 座重点城市仓,2022 年完成了 5 个区域中心仓建设、28 个城市服务仓布点,算是初步构建了全国仓储物流框架,有了个京东的小雏型,绝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实现次日达。
技术方面,这些年泰坦一方面通过大力投入研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高达 1.14 亿,对比其利润情况,这个投入真的很良心了),另一方面通过并购,不断提升产品能力,2024H1一口气并购了润度生物、迈皋仪器、勤翔仪器三家企业,加上公司2021年成立泰坦合源投资基金,一直在通过外界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泰坦上市前的营收几乎来自三方,但现如今自主品牌的收入占比在2023年已达58%,毛利占比也已提升至79%。尤其是自主高端试剂品牌 Adamas,增长那叫一个快,2016-2023 年收入复合增速高达45%,即便在2024H1行业需求疲软、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背景下,仍然实现了同比30.26%的增长。
截至2024H1,泰坦销售的产品 SKU(自营+第三方)超660万(2018年只有55万),几乎可以说是行业内产品最丰富的公司,同时拥有 Adamas (高端试剂)、Adamas-life(高端生物试剂)、General-Reagent(通用试剂)、Titan Scientific(实验室仪器、实验耗材)、Titan Scientific Lab(实验家具)、Titan SRM(科研信息化)、 Tichem(特种化学品)、TEDIA(高纯溶剂)等八个自主品牌。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 6 万家客户、 100 万科研人员,其中世界 500 强客户超过 150 家;国内 985、211 工科高校全覆盖;基本覆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等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全国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总之,不看业绩,看实际情况,泰坦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从公司近期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来看,其盈利的拐点即将到来,2025以后的泰坦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
泰坦科技的拐点,这次是真的可以看得到了,是肉眼可见的能看得到了。
虽然从表观业绩上来看,泰坦这次的成绩可以说是近期最烂。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26 亿,同比增长 3.49%,归母净利润 0.10 亿,同比降低 86.49%;其中单 Q3 实现营业收入 7.29 亿,同比增长 0.48%,归母净利润 0.05 亿,同比降低 78.48%。
营收停滞,利润暴跌,都快被干到没有,所长怎么还说拐点到了呢?
所长在之前华大智造的视频中讲到,我们看一家企业不要仅仅看表面数据,表面数据只代表过去的一些经营成绩,做投资更多需要看未来,而未来的成绩如何同过去的成绩关系不大,更多同过去的经营状况相关。
很多时候,一家企业出于战略考虑是会选择战略性亏损的,会选择战略性牺牲资产负债表。
泰坦科技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
利润很多时候不靠谱,经营性现金流其实更能看出一家企业的经营底色。我们看泰坦,这几年都是盈利的,2024前三季度虽然利润很惨,但也都是盈利的。可实际上,泰坦这几年一直在亏损,因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一直都是负的。
在上市之前,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虽有反复,但整体而言还算稳定,偶尔虽然也会负一点,平均还是大几千万的正值,自上市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负的就越来越多,最惨的2021年全年净流出2.42亿。
换句话说就是,泰坦科技其实一直在烧钱,不过在持续好转。2021年以后公司的现金流净流出一直在收窄,2024前三季度仅流出1300多万,不出意外,到2024年底,公司全年的现金流就有望转正了。一旦转正,就意味着公司的疯狂投入期结束,要开始进入真正的盈利期了。
讲到这里,问题也就来了,泰坦科技烧钱是为了干啥呢?
野心有点大首先我们要清楚,泰坦科技所处的是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生命科学服务,顾名思义,就是为医疗相关的所有企业提供他们需要的试剂、设备、耗材和软件系统,可以说是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最上游,这个行业水大鱼大,属于典型的长坡厚雪,在全球已经出现了不少巨无霸,比如赛默飞、丹纳赫,一年的收入大几百亿美元,合人民币两三千亿。
资料来源:Wind
这个行业下游客户的整体特点就是小而散。国内到处都有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研究的方向基本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实验室也会有很多方向完全不同的课题组,因此,他们的需求可以说是极度分散、个性化极强。
另外,这些客户每次采购的需求量其实都很小(尤其是高校的科研课题组),好在复购率很强,同时对时效性要求还很高,毕竟做实验经常会出现临时性的需求,客户自然想的是需要什么最好立马就能送到。
面对这样的行业格局及用户需求,最好的解就是一站式服务,即用户可以在一家企业完成ABCDEF所有采购,同时有什么售后服务也都可以找他,如果仓储物流系统也能跟上,可以对客户需求高效响应,那就再好不过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行业最好的解其实是京东。
全球最大的两家科研服务企业,赛默飞和丹纳赫都是一站式服务的平台企业,当然,聚焦细分领域做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公司也是有前景的,比如上图的Abcam、Bio-Techne等,只是就很难做到一站式平台服务企业那么大体量了。
目前国内这个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还没有看到大平台的出现。行业内下游企业采购普遍有三种模式,其一,找区域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都很小,大概一年仅有千万的体量,未来如果有平台做大,必死无疑;其二,直接找细分领域的产品型企业购买,但实验室的订单高频、分散、量小,通常找了A厂家还会再找BCDE……非常麻烦;其三,就是在平台进行一站式采购,目前美国有赛默飞这样的一站式购物大平台,国内没有大的,只有几个小的,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泰坦科技、国字号背景的国药集团、专注抗体服务细分领域的平台优宁维……
泰坦呢,目前算是国内所有小平台中最大的,2023全年营收达27.7亿,刚刚提到的优宁维2023全年营收12.26亿,不及泰坦的一半,而且与泰坦的差距正越来越大。
泰坦内心深处的渴望就是想做中国的赛默飞,在上市以前没啥钱,只能挣多少花多少,整体发展速度还是挺慢的,上市以后有钱了,腰杆硬了,所以就可以加速发展了。
服务方面,泰坦于 2021 年建成 23 座重点城市仓,2022 年完成了 5 个区域中心仓建设、28 个城市服务仓布点,算是初步构建了全国仓储物流框架,有了个京东的小雏型,绝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实现次日达。
技术方面,这些年泰坦一方面通过大力投入研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高达 1.14 亿,对比其利润情况,这个投入真的很良心了),另一方面通过并购,不断提升产品能力,2024H1一口气并购了润度生物、迈皋仪器、勤翔仪器三家企业,加上公司2021年成立泰坦合源投资基金,一直在通过外界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泰坦上市前的营收几乎来自三方,但现如今自主品牌的收入占比在2023年已达58%,毛利占比也已提升至79%。尤其是自主高端试剂品牌 Adamas,增长那叫一个快,2016-2023 年收入复合增速高达45%,即便在2024H1行业需求疲软、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背景下,仍然实现了同比30.26%的增长。
截至2024H1,泰坦销售的产品 SKU(自营+第三方)超660万(2018年只有55万),几乎可以说是行业内产品最丰富的公司,同时拥有 Adamas (高端试剂)、Adamas-life(高端生物试剂)、General-Reagent(通用试剂)、Titan Scientific(实验室仪器、实验耗材)、Titan Scientific Lab(实验家具)、Titan SRM(科研信息化)、 Tichem(特种化学品)、TEDIA(高纯溶剂)等八个自主品牌。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 6 万家客户、 100 万科研人员,其中世界 500 强客户超过 150 家;国内 985、211 工科高校全覆盖;基本覆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等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全国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总之,不看业绩,看实际情况,泰坦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从公司近期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来看,其盈利的拐点即将到来,2025以后的泰坦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
话题与分类:
主题股票:
主题概念:
声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发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倡导理性交流,远离非法证券活动,共建和谐交流环境!